写到了一个十字路口,最早的思路便是如现在这样的情节写下去,让张贤上陆大,然后参加最后一战的湘西会战,再回到十八军里。后面就是内战了,到第二卷。
在写常德之战后,突然就有了一个更好的情节。让张贤继续在七十四军里,接下来会是一九四四的五月发生的长衡会战,那场大战从五月打到八月,打了四个月,七十四军也参加了,其中五十八师的宁乡保卫战打得十分激烈。而后的衡阳保卫战的主人公是方先觉军长,也就是我这部小说里常德会战时的那个走得如同蜗牛一样,赶往常德的援军。长衡会战终是以国军的失败收场,日军打通粤汉线。再接下来,主人公会被派往桂林参加陆大设在这里的参谋补习班,为期是半年,于是马上跟进的就是湘桂之战,鬼子攻下桂林。一九四四年这一年真是一个黑暗的年景。按我的情节,湘桂之战后,主人公会回到第十八军,进行洞庭湖的“剿匪”行动,年底前换装,全军配制美式武器。转年后也就是1945年了,参加最后一场的湘西会战,到八月日本投降,然后是十八军临湘受降,第一卷算是结束了。
呵呵,按照这第二种线来写,我算了一下,最少还要再写上三十万字。想想也就怕了。由于不喜欢1944年的那几场战役,全是失败(松山战役也是一场失败的战役),所以思忖再三,还是觉得尽早收笔,快快转入第二卷的创作。
所以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决定还是按照最初的设计来写的原因。
不过,如今又有一些后悔了,再想改回来,已经不可能了。
如果大家对后面的那条线感兴趣,我想也只能等到全篇完成后,从头修改的时候再来了。
当然,如果我这部小说只写到抗战结束,肯定会按照后面的这条线进行。
我现在很想听一听大家的意见,有没有必要这样写下去呢?如果有什么好的主意或者情节请留言。
谢谢了!
呵呵,必须要有1000字才能传上来,那我再聊一下我现在准备写的情节吧。
陆大正则班第二十期是1944年1月入招的,到1946年5月从南京毕业。呵呵,这部小说里,主人公是3月开课,比实际晚了两个月,我同样会让他在1946年三月毕业。日期有所提前。
我让主人公上一次陆大的出因其实是为了一个很简单的理由,因为现在很多作品里总以为民国时上个黄埔军校就可以去当军官,实际上并不是这样,黄埔军校只是一所中专,陆军大学才是真正的最高军校。当然,如今我写到这里,还是为了给主人公镀一下金。同时这几章,我要想反映的是国军内部斗争的残酷性,因为从第二卷开始,可能就没有这样的表现机会了。
我会两章后直接开始湘西会战,这样就省略了一年多的时间(呵呵,偷个懒,学校里的学习都可以一笔带过),也省了几十万字。主人公在湘西会战时的身份是陆大作参谋旅行作业的参谋见习官,湘西会战我会改变一下历史,让国军不仅是全胜,还要全歼。(呵呵,这个时候,反正已经接近了抗战尾声,其实怎么个胜法不过是胜多胜少的问题而已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