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崎小说

长崎小说>陈平安 > 第四百二十张 山水依旧(第3页)

第四百二十张 山水依旧(第3页)

    与此同时,她从袖中捻出一叠色彩不一的符纸,松手后,符纸飘落在地,出现了一位位亭亭玉立、姿容秀美的少女,顾盼生辉,根本认不出她们片刻之前还是一叠符箓纸人。

    她们手脚伶俐,迅速从楼船上搬出一条登船木板。

    高挑女子笑道:请公子登船。

    裴钱看得目不转睛,觉得以后自己也要有楼船和符纸这么两件宝贝,砸锅卖铁也要买到手,因为实在是太有面子了!

    陈平安拍了拍裴钱脑袋,带着她跟随那位高挑女修,一起登船。

    在众目睽睽之下,楼船缓缓升空,御风远游,速度极快,转瞬十数里。

    站在这艘紫阳府老祖宗的仙家渡船上,脚底下就是那条蜿蜒近千里的御江。

    陈平安站在栏杆旁,跟裴钱一起眺望地面上风景如画的山山水水。

    陈平安没来由想起了家乡,以及去往龙泉郡一路上的郡县、小镇集市,那些陈平安走过了就被牢牢记在心头的高山秀水。

    又想起了一些家乡的人。

    当时跟随学塾马夫子一起离开骊珠洞天的同窗当中,李槐和林守一最终还是跟上了陈平安和李槐。

    董水井和石春嘉一个选择留在家乡,一个跟随家族迁往了大骊京城。

    其实陈平安对他们观感也很好,一个性情淳朴,大概是出身相似的缘故,当年最让陈平安心生亲近,一个扎着羊角辫子,活泼可爱,瞧着就灵秀聪慧。

    陈平安不觉得他们的选择就是错的。

    陈平安内心深处,希望家乡的山水依旧,不管是董水井、石春嘉这样留在家乡的,或是刘羡阳、顾璨和赵繇这样已经远离家乡的,他们心扉间,依然是故乡的青山绿水。

    当然,在这次返乡路上,陈平安还要去一趟那座悬挂秀水高风的嫁衣女鬼府邸。

    当年憋在肚子里的一些话,得与她讲一讲。

    ————

    暮色里,董水井给馄饨铺子挂上打烊的牌子,却没有着急关上店铺门板,做生意久了,就会知道,总有些上山时与铺子,约好了下山再来买碗馄饨的香客,会慢上一时半刻,所以董水井哪怕挂了打烊的木牌,也会等上半个时辰左右,不过董水井不会让店里新招的两个伙计跟他一起等着,到时候有客人登门,便是董水井亲自下厨,两个贫苦出身的店里伙计,便是要想着陪着掌柜同甘共苦,董水井也不让。

    董水井的馄饨铺子,名气越大越大,许多龙泉郡新建郡城的有钱人,都邀请董水井去郡城那边多开两家铺子,只是董水井一一婉拒。

    除了这座山顶有山神庙的半山腰馄饨铺子,董水井当年凭借卖出小镇其中一栋祖宅的大笔银子,早早在新郡城那边买了半条街的宅子,除了留下一栋宅院,其余都租了出去。

    董水井还是最早一拨四处捡漏的当地人,两座祖宅的街坊邻居中,有不少小镇土生土长的孤寡老人,性子执拗,哪怕外人出天价购买他们的祖传物件,仍是死活不卖,说是晚上能够住银子堆里啊,还是死后塞满棺材就能带到下辈子啊那些山上的仙家子弟耐着性子,与那堆指不定几年后就是泥土里一堆白骨的老家伙们磨嘴皮子,只觉得不可理喻,可又不敢强买,只得带着大笔神仙钱失望而归。

    可董水井登门后,不知是老人们对这个看着长大的年轻人念旧情,还是董水井巧舌如簧,总之老人们以远远低于外乡人买家的价格,半卖半送给了董水井,董水井跑了几趟牛角山包袱斋,又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进账,加上他自己辛勤上山下水的一点意外收获,董水井分别找到了陆续光临过馄饨铺子的吴太守、袁县令和曹督造,无声无息地买下诸多地皮,不知不觉,董水井就成为了龙泉新郡城屈指可数的富贵大户,隐隐约约,在龙泉郡的山上,就有了董半城这么个吓人的说法。

    今天董水井与两位年轻伙计聊完了家长里短,在两人离去后,已经长成为高大青年的店掌柜,独自留在店铺里边,给自己做了碗热腾腾的馄饨,算是犒劳自己。暮色降临,秋意愈浓,董水井吃过馄饨收拾好碗筷,来到铺子外边,看了眼去往山上的那条烧香神道,没看见香客身影,就打算关了铺子,不曾想山上没有返家的香客,山下倒是走来一位身穿儒衫的年轻公子哥,董水井与他相熟,便笑着领进门,又做了碗馄饨,再端上一壶自酿米酒,两人从头到尾,故意都用龙泉方言交谈,董水井说的慢,因为怕对方听不明白。

    客人是个怪人,叫高煊,自称是来披云山林鹿书院求学的外乡游子,大骊官话说得不太顺畅,却还要跟董水井学龙泉方言。

    等高煊吃完馄饨,董水井倒了两碗米酒,米酒想要甘醇,水和糯米是关键,而龙泉郡不缺好水,糯米则是董水井跟那位姓曹的窑务督造官讨要,从大骊一处鱼米之乡运来龙泉,远远低于市价,在龙泉郡城那边于是出现了一家规模不小的米酒酿造处,如今已经开始远销大骊京畿,暂时还算不得日进斗金,可前景与钱景都还算不错,大骊京畿酒楼坊间已经逐渐认可了龙泉米酒,加上骊珠洞天的存在与种种神仙传闻,更添酒香,其中米酒销路一事,董水井是求了袁县令,这桩薄利多销的买卖,涉及到了吴鸢的点头、袁县令的打开京畿大门,以及曹督造的糯米转运。

    郡守吴鸢,袁县令与曹督造,三人当中,吴鸢品秩最高,虽然正四品的郡守官位,还不算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,可是作为大骊现任太守中最年轻之人,吴鸢是大骊朝廷不太愿意小觑的存在,毕竟吴鸢的授业先生,正是大骊国师崔瀺。只可惜如今吴鸢升了官后,口碑反而比起离京前差了许多,因为据说在龙泉尚未由县升郡期间,这位被国师寄予厚望送到此地的吴县令,给那些地方大族排挤得很是欲仙欲死,磕磕碰碰,碰了一鼻子灰。

    可是人家吴鸢有个好先生,旁人羡慕不来的。

    不过吴鸢在大骊京城朝廷,已经是个不小的笑话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